匿名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华人百科
搜索
查看“毛里求斯护商总会”的源代码
来自华人百科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页面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毛里求斯护商总会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毛里求斯华侨于1933年在遭受经济危机打击下自觉组织起来的互助组织。危机后的毛里求斯市场疲软,购买力极低。为了招徕顾客,一些华侨店主开始忍痛杀价出售商品。这自然给其他侨商带来危机。针对这种以邻为壑的愚蠢做法,毛里求斯《[[华侨商报]]》主笔黄叔优发表了题为《改造华侨事项》的文章,鼓吹侨商联合起来,共渡危机。他的文章在侨胞中引起共鸣。以李利堂为首的有识之士,出面组织护商总会(即侨商自救合作会)。特别是李利堂,不惮风尘之跋涉,忍饥耐渴,费尽许多唇舌,到处相劝侨商团结一致,以图合作之利益。随后,李百呈、王文根、胡岳彬、黎泽芸及邓军凯等人积极协助。在各区组织护商总会,团结侨众,提高货价,以挽救商场的危机。护商总会的具体做法是:拟定章程十四条,主旨以小本经济接济同侨之周转;在毛里求斯岛联络东、西、中三区,专靠“信用”二字以汇集款项,补救商业,以期收合作之效;制定统一价格,使零售商有划一的货价,以避免侨商在全局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因贱卖而互相伤害。
返回
毛里求斯护商总会
。
导航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