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未登录
创建账号
登录
华人百科
搜索
查看“江声报”的源代码
来自华人百科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页面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江声报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地方侨报。1918年11月由许彬川创办,社址在厦门泰山口。创刊时得到菲律宾归侨许卓然资助3000元。该报言论比较公正,敢于揭露时弊;副刊大力鼓吹新文化,开厦门报纸副刊采用白话文之先河,是一张在闽南社会和南洋华侨中享有声誉的日报。该报创刊三周年纪念时,孙中山亲笔题词“声应气求”为贺,后该报以孙中山题字为报标。1928年该报由许卓然增资并改组董事会。1930年菲律宾华侨许荣智(许卓然之弟)添股扩大经营,再度改组该报,社址迁至思明南路、思明东路口。1938年厦门沦陷,报社内迁泉州,于同年8月在泉州复刊,经费得到印尼归侨陈绍唐、菲律宾华侨许荣智资助。马来亚归侨李铁民、王宣化先后任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1945年12月21日迁回厦门复刊。发行人仍为许荣智,叶清泉、许祖义任正副社长,不久李铁民回社继任总编辑。1947年该报在台北市桂林路设立办事处。1949年初在菲律宾设立办事处。1952年1月该报与《厦门日报》合并,另出四开版《江声报》1张,每周1期,专向海外发行。1953年5月停刊。(一说1952年12月31日停刊,尚待核实。)
返回
江声报
。
导航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