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养正中学

来自华人百科
2a01:e0a:1f1:f630:18e8:6930:32e1:afd1留言2021年11月29日 (一) 10:11的版本 (建立内容为“侨办学校。于1928年2月由同盟会会员、旅日华侨陈清机、吴警予联手创办,校址在安海镇,校名是取自《易经》中“蒙以养…”的新页面)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侨办学校。于1928年2月由同盟会会员、旅日华侨陈清机、吴警予联手创办,校址在安海镇,校名是取自《易经》中“蒙以养正”一语,意在以启蒙培养正义有为的爱国青年为宗旨。初办时命名为养正初级中学,抗战爆发,日寇轰炸安海,校址内迁至南安县岭兜村。1940年春,为方便安海学生就近入学,于西安曾府尾祠堂设分校。1942年春,学校由岭兜村迁回安海龙山寺。1946年夏又迁至镇内金厝祠堂。同年秋又迁至圣殿奎光阁。1948年以来,华侨华人和港澳校友共捐资1200多万元,兴建校舍1.2万多平方米。1948年始定址于安海公共体育场,由爱校乡侨捐建教室1幢,并开始办高中部,校名改为养正中学,设8个班级,学生近500名。

1950年后,政府加强对学校的领导,海外校董、校友大力资助扩建校舍、添置设备。先后集资捐建校舍2座、教室11间,图书馆、文友堂各1座。其中由董事长倪端仪(女)募建图书馆。到1960年,学校发展到有30个班级、1500名学生。同年经省批准列为省属第二批重点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校名一度被改为“晋江人民中学”。1970年5月改为“安海中学”。1971年招生,初中班增至40个班,学生超过2000人。1978年恢复原校名。1983年列为省华侨重点中学。1984年,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的安海公会联合捐建1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建校7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该校为高等院校培养输送4132名新生,造就500多位著名革命家、专家、学者、画家、作家、运动健将和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