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华人学会

来自华人百科

由欧洲汉学界华裔工作人员发起的“欧洲华人学会”已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在法国里昂近郊成立。参加成立大会的约三十人,来自英、法、德、荷、瑞典、瑞士等国。

学会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80年3月,筹委会在巴黎召开了筹委扩大会,同年九月,又趁瑞士苏黎世召开欧洲汉学家年会之际,邀请与会华人学者共同商讨学会正式成立事宜。经大家建议,筹委会决定于翌年夏在里昂召开成立大会。

1981年欧洲华人学会成立大会,终于在法国里昂市郊艾芙(Eveux)的修道院内正式召开了。8月27日下午,近三十位来自欧洲各国的华人学者,一致举手通过了他们组织的章程;在如雷的掌声中,宣布了一个婴儿——欧洲华人学会(简称欧华学会)的诞生。掌声不但把这个消息传到世界各地,带来了更多人的关怀;也结束了欧洲华裔学人历来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情况。当晚大家一起联欢,共同庆祝这个多年来众望所寄的学会的成立。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者报告了自己工作的心得。没想到中国学者在欧洲,所进行的工作是如此广泛,不论在文化界、学术界、几乎在欧洲各个大学研究所,都有华人学者,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而且成就卓越。这里只举几个例子。巴黎大学的李治华教授,以30年的心血,与夫人合作完成了《红楼梦》的全译本。全欧规模最大的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馆长马大任先生,是欧洲汉学图书馆的权威。欧洲汉学会举办汉学图书馆研讨班,就委托马先生主持。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黄祖瑜先生,河南信阳人,1939年即定居瑞典,用英文和瑞典文翻译了大量的唐诗宋词以及古代和现代优秀散文,他编著的《中国历史大纲》一书在瑞典出版获得好评,被列为瑞典大学用的教科书,并再版了多次。不少瑞典人,包括官方机构,经常都向他咨询有关中国的各种问题。周庆陶先生任教于巴黎高级翻译学校,他的学生全是经过严格入学考试的大学毕业生。周先生不但桃李满天下,而且在科技翻译中,成功创造了一些法文新词的中译,得到国内的采用。


第一届理事会会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黄祖瑜(瑞典)……理事长

李治华(法国)……副理事长

马大任(荷兰)……常务理事,负责对外联络

关愚谦(西德)……常务理事,负责学术出版

车慧文(西德)……常务理事,秘书

周庆陶(法国)……理事

罗善保(英国)……理事

张景瑜(英国)……理事

洪有纾(瑞士)……理事

大会决定聘请刘茂才(西德),钱志豪(法国)为荣誉理事。还聘请刘仁凯(西德)管理财务。

学会缺少财物上的支持,但是,那个时候,华人学者在欧洲的地位不怎么受到尊敬,难以筹资,于是每个会员都主动出旅费来参加两年一次的学会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连在里昂(1981)、巴黎(1983)、科隆(1985)、柏林(1987)、日内瓦(1989)召开了五届大会,与会者一般都能保持四五十人。由于这是华人高级知识分子聚会的场所,在那时台海两岸对立极为严重的情况下,该学会政治上坚决保持中立,不站边,影响越来越大,惊动了大陆、香港、台湾的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当然,这里面不乏一些来自两岸政治上怀疑的声音,正像《欧华学报》第一期文章所写,尽管政治上的妖魔阴影不断在追随着它,但它始终不为其所动,保持中立。

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五届大会上,关愚谦被推选为欧华学会理事长,大家决定下届十周年成立大会在汉堡举行。关愚谦说:“我自从来到德国,对德国的不重视中国文化的心态很觉不平衡。我在国内读过英、法、德、俄、美等西方国家翻译成中文的文学作品,但是,在德国,连中国的五大才子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西厢记》都没有像样的翻译版。因而,我自说自话地下决心,我现在在欧洲,就要尽量把中国的文学介绍到西方来。既然大家选了我,我就要尽汉堡的地主之谊,把这次年会开得好,大家都是文采熠熠的学人,过得高兴,多写几本介绍中国文化的书,哪怕我把这两三月的全部工资都全部奉献出来,也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