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中国艺术家

来自华人百科

二十世纪初始,多批中国青年美术学生官派或自费到法国、日本等国家留学,而留法艺术群体影响尤巨。留法艺术家大多在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以油画、素描、雕塑为主要领域。他们既学习了西方学院派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美术,也接触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如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带来了油画、雕塑、素描、水彩等新的美术形式和新的美术观念,从而开拓并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

年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维新学者开始讨论如何进行改革。陈独秀提出“美术革命”,促使其后一代艺术家奔赴西方学习艺术。二十世纪初,巴黎是西方艺术的摇篮,现代艺术浪潮冲击著传统,也便成为了留学的目的地。

1919年,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89名由上海启程赴法。徐悲鸿同船,并于翌年入读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同年发生五四运动。

1929年,颜文梁参加了法国秋季沙龙展,获得荣誉奖,由时任法国教育部长和美术部长颁授奖状。

1931年,由留法归来的庞薰琹与留日的倪贻德、周真太等人组织了“决澜社”。

1933年,徐悲鸿组织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在巴黎举行,后移至比、德、意、苏等国展出。

1933年4月2号,在法国巴黎常书鸿的居住地博迪南路16号,“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成立。

1934年,刘海粟主持中国现代绘画展览会在柏林举行,后在汉堡、荷兰海牙、瑞士日内瓦等地展出。

影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美术教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29年法国春季沙龙授予颜文梁荣誉奖证书

1929年法国春季沙龙授予颜文梁荣誉奖证书 以留法归来从事艺术教育者言,影响尤其巨大,如20世纪有“四大校长”之称的颜文梁、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均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建立了初步的思想体系,分别创立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国立西湖艺术院。

1931年,颜文梁回国。为了发展苏州美专,颜在欧洲搜罗购买了大大小小的石膏像达四百六十余件和一万多册美术书,千辛万苦陆续运回苏州。

美术思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留法的艺术家带回了西方的美术观念,既有西方的学院派传统,也包括现代的美术思想。其中写实派以徐悲鸿、颜文梁、常书鸿为代表,在巴黎经受过学院派油画正统的训练,注重引进西方油画写实技法。现代派则以林风眠、刘海粟、方干民、庞薰琹等为代表。他们在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又受到现代派绘画的影响。

雕塑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民国时期,传统雕塑日益衰落,在“师夷之长”潮流中,一批年轻人赴法国学习西方雕塑,其中便包括刘开渠、王临乙、熊秉明、滑田友、王子云等。

名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留法艺术家可大概分成两代,第一代是于上世纪一十至三十年代便到巴黎的颜文梁徐悲鸿常玉潘玉良林风眠方干民等,第二代则是四十至五十年代留法的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刘自鸣等。[2]

1919至1945年间留法的中国美术学生包括吴法鼎王静远王如玖颜文梁江小鹣潘玉良李超士徐悲鸿刘海粟周轻鼎曾一橹王子云郭应麟方君璧韩乐然张弦常玉李金发林风眠滑田友黄觉寺司徒乔林文铮谢投八吴大羽周碧初廖新学蔡威廉刘开渠常书鸿吕斯百、​​唐一禾方干民周方白厐薰琹秦宣夫雷圭元唐蕴玉郑可黄显之王临乙吴作人曾竹韶胡善余李瑞年萧淑芳董希文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熊秉明刘自鸣吕霞光。(以出生年份排序)[3]

展览及研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19年1月,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龙美术馆联合主办了《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大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了40余位于20世纪初留法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3]

评价[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邵大箴评价道:“留法艺术家是当时留学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尝试认识世界,也是对开放浪潮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这个展览向公众展示了当时中国艺术家对中西方艺术文化碰撞融合的态度与看法。一代留法艺术家努力学习西方绘画,同时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体会融入到油画、雕塑等艺术表现语言中,形成优势互补,才得以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先驱之路:留法艺术家与中国现代美术(1911-1949)大展》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红梅说道:“他们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者、奠基者、开拓人,现在我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座独立的高峰,各自气质鲜明。在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建立中,他们虽然殊途但同归,共同给予了我们思想血液里的现代性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