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

来自华人百科

个人介简[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法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彩墨研究院副院长

繪畫展[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2019年12月,巴黎弗朗西斯巴赫利耶画廊群展
  • 2018 年北京全国非遗书画名家邀请展
  • 2018 年中芬国际当代水墨交流展
  • 2018 年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馆地平线画会联展,作品《杨柳依依》中国华侨历史收藏
  • 2018 年法国施耐德公司《一带一路》中国日活动邀请个展
  • 2018 年巴黎CLICHY 市政府迎新春中国书画联展
  • 2017 年10月北京中法国际艺术交流展
  • 2017 年中国上海国际女子书画展
  • 2017 年巴黎LILAS区政府个展
  • 2017 年参加ART CAPITAL法国巴黎财富沙龙的Dessin& Peinture à l’eau沙龙展
  • 2016 年12月11日获全球公益联盟银质勋章
  • 2016 年作品《寒林》入选天津博物馆的第二届世界华人书画展。
  • 2016 年作品《梦幻》应邀作为特邀嘉宾参展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书画展,中国华侨慈善公益联盟收藏
  • 2015 年10月应邀参加福建省海外杰出女性《梅兰传香》艺术作品展
  • 2015 年7月在法国莫雷市个展
  • 2014 年作品《水中情》获第二届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佳作奖,中国华侨慈善公益联盟收藏
  • 2014 年10米长卷《一战华工在欧州》参加巴黎纪念一战100周年活动展
  • 2014 年参加《共筑中国梦》全球华人卢浮宫艺术特展
  • 2013 年參加北京798国際艺術展
  • 2012 年作品【乡情】參加北京中国博物馆首屆世界華侨華人美術書法作品展 ,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
  • 2011 年参加北京第三届中法现代艺术交流展
  • 2004 年巴黎【ETIENNE DE CANSANS】畫廊舉辦個展
  • 1991 年定居巴黎
  • 1984年至1986年进修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国畫系
  • 1983年在四川省嘉阳煤礦从事美術工作

主要代表作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战华工群像图》,该长卷中的160位华工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再显一战时期中国劳工从应征到远渡重洋赴法助战的历史。

  • 华工长卷在2014年11月6日,在法国侨界联合举办庆中法建交50周年海内外华人艺术作品展中一亮相,便吸引众人眼球。有媒体报道指出:“萧青的作品为法国华侨华人纪念一战中的华工留下重重的一笔。”
  • 2014年11月11日,该长卷在巴黎中国电影节举办的《一战中的中国劳工》放映日在电影院展出,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
  • 2014年11月26日,参展法国13区政府与法国潮州会馆举办的“一战华工与法国人民共同参战图片展”。
  • 2015—2016年清明,华工长卷展示在努瓦耶勒华工墓地。
  • 2016年8月,作品参展巴黎十区政府首届夏季中国中国艺术节《华工赴法百年主题展》。
  • 2016年12月,参展“他从东方来----纪念一战百年华工赴法论坛书画展,肖青获得全球公益联盟颁发的银质勋章。
  • 2017年12月,长卷参展阿拉斯市政府举办的“月是故乡明----纪念一战华工赴法百年艺术展”。
  • 2018年2月2日,长卷参加克里希(CLICHY)市政府中国春节印象画展。
  • 2018年3月2日,长卷亮相《一战中的华工》纪录片及讨论会。
  • 2018年9月,长卷入选AUBERVILLLERS市政府纪念一战终战百年展。
  • 2018年11月12日,法国纪录片导演Mr Reris PREVOT拍摄的《被遗忘的一战中的中国劳工》在法国电视三台上映,片中采访和介绍了肖青的一战华工长卷。

文章介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焦墨白描绘华工》载于《光明日报》 让一个几十年习惯于在朦胧山水间泼墨的中年画家,突然改变画风,去完成一幅重大历史题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2014年,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个以前从未涉及的题材和内容:画一幅反映百年前华工在法国的长卷,以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华工。去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法国举行了游行、演出等纪念活动。法国华人华侨希望通过绘画、电影等艺术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百年前,14万华工远渡重洋来到欧洲,在战火纷飞中承担起各种艰苦繁重的工作,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月底,接到世界瑰宝艺术协会的绘画邀请后,本打算画几张参展,到该协会办公室一看,发现他们已预定了一幅长10米宽49厘米的展板。当时我有点懵,自1991年定居法国后,一直沉浸在水墨和青山绿水的梦境中,极少接触战争题材,更无画长卷的经验。

几十年来,我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探索写意水墨抽象山水画上,大部分画幅是四尺对开的,偶尔也画五尺、六尺。我从画工笔到研究和实践抽象水墨的韵味,在色彩与黑白和浓淡之间,尽情享受着一种空灵的恬淡之美。特别是来法后,除老天赐予我两个天使般的孩子之外,艺术氛围浓郁的巴黎,让我这个中央美院的学生在中断了若干年的创作之后,灵感迸发,随心所欲地徜徉在我的那个抽象彩墨的世界里自由挥洒。而此时,突然要我来创作写实人物,而且是有历史依据的重要人物群像,要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完成,其困难和艰难令我几次想推辞。

但外表弱小的我,内心还是挺“汉子”的,我想,既然答应了的事,就一定要尽全力去做好,就算是挖掘一下自己的艺术潜力吧。为了集中精力创作,我辞掉了其他一切工作,从图书馆、博物馆和网上收集资料,浏览有关一战的纪录片,还专程去华工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瞻仰了欧洲最大的华工墓园,阅读了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和艺术书籍。受到雕塑、大型资料图文集中的人物动态场景、《流民图》等画卷的启发,让我确定了采用传统焦墨白描的手法,来再现14万中华儿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公无私、英勇无畏地奉献劳力和生命的重要历史片段。

我设计构思描绘了160位华工形象,传统的焦墨白描手法让画面更具历史沧桑感,且比其他材料易于修改。我注重表现这些人物的朴实无华的面容,同时注意到画面人物之间的参差错落与节奏感,每个人的独特个性和面容,以及虚与实的场景处理,让各个场景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具有历史事件的连贯性。画幅第一部分,我根据历史资料描绘了战火纷飞、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欧洲战场。第二部分是集结待发与路途艰险。英法俄等国青壮男性在战争中锐减,他们将求援的目光投向遥远的中国,招募来的华工通过严格的体检来到遥远的欧洲,华工里有卫生员、翻译员和各种熟练技工。当时招募的14万华工,三分之二来自山东,他们身材较高大、纯朴而善良,对未来生活充满好奇和希望,却不知等待他们的是劳役的痛苦、思乡的煎熬以及死亡的威胁。第三部分是战勤保障。当他们历经千难万险抵达欧洲后,立刻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战勤任务中。有的分到工厂车间生产弹药,有的在林场锯木,建筑施工,或运输军需物资,运送军粮,抢修毁坏的铁路,保障铁路运输畅通。“华工们身体强壮,能吃苦耐劳,用肩扛重物仍能健步如飞,令人惊叹。”这是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的评论。华工不仅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也勤奋好学,经短期培训可维修坦克、船坞和飞机等,胜任难度较大的技工工作。英国记者克菲尔德记录说:“每个华工都是多才多艺……对英国军方的各种工作需求应付自如。”《远东评论》说:“华工是最优秀、最忠实的工人之一。”第四部分是自强自立,乐观向上。在沉重的战勤劳役间隙,华工们不忘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文化,阅读报刊,关心时政大事。华工们还用不同的娱乐形式排遣战争带来的恐惧。最后一部分是流芳百世。华工为自己的同胞刻墓碑,有近两万的华工在一战的欧洲战场上累、病、战死或失踪,他们的灵魂和肉体永远地留在了陌生的土地上,很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兰西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兰西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面对这样一段恢宏厚重的历史,我觉得自己即使使出全身解数,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地塑造出这14万华人前辈们那英勇无私、善良美好的国际主义大爱。由于是一幅10米长卷,新完成的部分需要不断地与已完成部分的风格、大小比例进行比较修订,而家里的画案不够大,所以每天虽然工作十余小时,但进展依然缓慢。最后在朋友的鼓励下,在家人的大力配合下,我自费采风并投入构思与创作三四个月,总算于去年底大功告成。2014年11月26日,应法国潮州会馆、巴黎13区区政府邀请,我的这幅长卷参加了在潮州会馆大礼堂举办的“一战华工与法国人民共同参战图片展”,法国国务秘书让-玛丽•勒甘、中国驻法大使馆临时代办邓励、法国书画家协会主席陈秉奎先生出席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的努力与奉献,观众和专家都理解了,并予以极大的鼓励和赞许,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通过这段经历,使我有机会重温历史,重燃上学时对历史人物画的兴趣。这幅焦墨白描的长卷,让人更加了解了战争、历史和华工的贡献,更加珍视和平,画家夙愿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