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娃

来自华人百科

主持《温州人走世界》专栏以来,常有不相识的读者写EMAIL问我,你是山东人吗?我说是的,山东是我的祖籍。我知道是名字引起他们的联想。父亲随部队南下,把我这个原本属于北方的鲁人带到湿润的南方,我本身就是一颗迁徙的种子。

也有读者在我博客上留言:从精神上来讲,鲁娃是中法混血儿。这个评价我认同。其后又有跟贴:说得对,她是个半番,所以她成不了张翎。我就想,我为什么要成为张翎呢,我做我自己不好吗?

那么,何处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故乡?我是在孩提时来温州上的幼儿园,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赴法,温州是迄今为止住得最久的城市。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青春的梦想,成长的经历,也有我脱胎换骨追求人格自我完善的痛苦和挣扎。留在这里的履历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依托和背景,我的故乡不在温州又能是哪里?

所以,我应该有资格说,所有海外温州人都是我的乡邻我的家人我的兄弟姐妹。我们以各异的行走方式漂泊异邦,灵魂却殊途同归。看起来,我们似乎强大,其实很弱小,我们的精神家园飘忽不定,常常找不到岸,我们惺惺相惜,都是天涯沦落人。因此,需要互相烛照相互取暖。这,或许就是我做《温州人走世界》专栏的初衷之一。

两年多时间,我在欧洲的范围内行走,记下了一百位乡邻的故事,我无意书写他们的强大,只试图走进一颗颗无所栖息的心灵,触摸他们人生褶皱里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期待他们漂泊的身躯和漂泊的灵魂能给故里的父老乡亲们一个人生交代。难道不应该吗?走到天涯海角,终究是温州人,终究不能辱没生他养他的那一方热土。

现在看来,他们的人生交代足以让守望这个城市的父老乡亲满意和欣慰。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就像背负沉重的纤夫,吟唱奋斗的号子,让血肉之船渡向彼岸,站立到异邦的土地上,从一无所有,从名不经传,成就一代传奇。我感动,为他们站立的过程,站立的姿态,以及站立的经纬度。

然而,我依然是失败的,至少与我的初衷有距离。我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走出来的文字却不全是我想要的。温州人好强,要脸面,家丑不外扬或者独吞苦难的习惯心态阻隔和消解着我的书写。许许多多的挣扎、失败、苦难、心酸可以对我倾诉,却不愿意面对公众。结果是,曾有低调却更感人的文字写出来,被书写对象否决;曾有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终因不是概念里的成功而被故事的主人拒绝,这样的尴尬是他们的尴尬也是我的尴尬。我从来不是吹鼓手,唱不来高调的广告语,我只能对事实负责,对被采访者的意愿负责,所以……有读者留意到了,频频要求能解读不那么成功或失败的人生,我很无奈,无言以对。

如今,专栏翻过了一页,新的人物新的故事将一如既往走进大家的视野。我希望我的书写在百味人生的深度和厚度里丰富起来,成为一代人走世界名副其实的集体记忆。人生的高度、书写的高度只有在那时才会成为可能。

也就是,从温州人的地域模式里超拔出来,真正意义地走进世界——这是多大的一个命题?!

也许,该把我博客上的一则留言看作这个命题的提示:读鲁娃,我明显的感觉是她对人类的关爱,有一种地球公民的心态。她是焦虑的,又苦口婆心的,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却又自信不疑的……显然,这位读者看穿了我,看穿了我做人作文的全部追求。我明知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却仍然愿意把它看作对我最大的褒奖。

谢谢我的父老乡亲。谢谢爱我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