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
来自华人百科
地方戏曲。又称潮州戏、潮音班。流行于粤东、闽南、港台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宋元时代南戏流传到粤东地区而融化、吸收潮州音乐及其他民间音乐,后至明中叶已形成以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即为潮剧。剧目大体可分为源于宋元南戏和明清传说的传统剧目,如《蔡件皆》、《破窑记》、《白兔记》等,文词较雅;以及根据地方民间故事传说和地方人物故事编写的剧目,如《荔镜记》、《林大钦》、《刘进忠下潮州》等,其他还有反映华侨生活的《官硕案》、《金贵会》等,地方色彩浓郁。20世纪20年代末旅泰华侨青年以《民国日报》主编陈铁汉为首组织青年觉悟社,进行潮剧改革,将电影《渔光曲》、《迷途的羔羊》等,话剧《少奶奶的扇子》以及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改编为潮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对传统剧目有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