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斗牛

来自华人百科

金华民间文娱活动。相传始于北宋明道年间(1032-1034)。永康籍兵部侍郎胡则(963-1039),因大旱奏免婺州(金华古称)身丁钱,乡人感德祀之,以斗牛为娱神活动。金华斗牛与西班牙不同,是两头牛之间的争斗角逐。斗牛多在秋季。要择黄寅辰日,寓意龙虎好斗。斗牛场选在环山一侧的浅水田里,四周围以栅栏,筑有看台。参赛的牛,是经主人严格挑选、精心饲养、训练有素的健壮黄牯牛。出赛时,鼻系红绿丝打的纤,头戴凤冠,角扎雉尾,身披绿袍,背插四面三色旗,旗上写有牛的徽号。出场时,人们为它鸣锣开道。角斗开始,由拆牛手解去牛绳,两牛对峙。此时紧锣密鼓,大造声势,两牛俱惊,奋起角斗。拆牛手担任裁判,紧跟斗牛左右。斗技一般有撞、挂、靠、顶等。拆牛手视双方输赢强弱,当拆即拆。场外观众既喝彩助威,又热烈评说。牛主人则全神贯注自己牛的进退。胜者的主人既可获奖,又名扬四乡;败者的主人,则惋惜沮丧。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一度停止。1986年金华市区已建成现代斗牛场,金华斗牛又重新开角,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斗牛爱好者前来观看。